真实轰然崩塌——冈岛二人《克莱因壶》

本文最后更新于2 年前,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
klein-no-tsubo-by-futari-okajima

《克莱因壶》

(日)冈岛二人 著

张舟 译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个人强烈推荐

跃入克莱因之壶,“真实”的界限轰然崩塌

剧透警告

上世纪九十年代。

故事的开头是一份契约书,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了主人公,也就是“我”,上杉彰彦的游戏书《脑部症候群》,作为他们新游戏的原作。“我”正在逃亡,原因似乎正是这份契约书。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我”与“克莱因之壶”的初次接触开始讲起了。

伊普西隆的新游戏绝非那种常见的电子游戏,它将颠覆所有人对游戏的认知。“我”在研发人员百濑伸夫的陪同下尝试了伊普西隆游戏装置的试做品 K1(KLIEN 1),它看起来像是手套,但是可以完美模拟任何感觉。等待了一年半之后,百濑伸夫似乎完成了工作离开了这里,而这套装置已经发展成能够容纳整个人的躯体、把人完全置于虚拟世界之中的容器 K2。

“我”作为游戏的原作者,受邀与少女梨纱一同担任游戏测试员。梨纱还是个学生,面容姣好,楚楚动人,一出现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对这款即将颠覆时代的游戏好奇万分,也对写出了原作游戏书的“我”崇拜不已。在测试过程中,两个人被 K2 带来的极度真实的游戏体验所震撼,但由于需要保密,他们只能在两人之间交流感想,不能将任何信息透露出去。于是,两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亲密的伙伴,两颗心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

其实 K2 的模拟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游戏过程中,“我”常常遇到眼前一黑、身体不受控制地下沉的情况,这时候总是有个男人的声音说着“回去”、“不可再继续下去”。这样的意外又一次出现,“我”不得不中断游戏。这时,伊普西隆的人突然告知“我”自己的家人出了车祸,需要马上赶往医院。“我”丢下仍在游戏中的梨纱急忙冲向医院,然而医院并没有接收到出车祸的急诊病人,“我”的家人安然无恙。

七美,一个自称是梨纱好友的女孩突然找上门来,她说梨纱已经失踪多日。公司的人也毫无征兆地告诉“我”梨纱辞职了。在寻找梨纱的过程中,“我”和七美都开始怀疑对方在说谎,因为两人的记忆完全对不上。“我”开始发现自己最近的经历变得匪夷所思:本该存在的东西消失不见,第二天却又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自己身上;明明记得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在那些地方等待的七美却说“我”根本没有出现。

“我”和七美开始对行事谨慎的伊普西隆产生怀疑,对那个能够以假乱真的“克莱因壶”产生怀疑。这种装置真的只是游戏机吗?它给人的感觉是那样逼真,在游戏里能“感觉快要死了”,如果它能够超越单纯的“感觉”……“我”又想起了那个男人警告:“趁现在还可以控制,快逃吧。”那是百濑伸夫的声音。

梨纱是不是在 K2 里面遭遇了什么?“我”的记忆又是怎么回事?调查的线索全都指向了“克莱因壶”,既然它能够完美模拟现实,那么给“我”一个伪造的场景来混淆记忆应该也是轻而易举吧?

于是“我”假装自己生病,没有去测试游戏,实际上偷偷潜入了伊普西隆费尽心机隐藏的研究所,发现了项目的档案,发现了伊普西隆对“我”的调查,发现了“我”被骗到医院那天梨纱的遭遇——她的死状。在离开研究所的途中,“我”吸入了伊普西隆施放的毒气,失去意识……

醒来后,“我”发现梨纱没有失踪,“我们”就在研究所。“我”刚刚完成一场游戏,险些直接通关。伊普西隆的人说他们安排了惊喜,将游戏的舞台换成了现实的翻版,“我”在游戏里度过了六天,但实际上游戏只进行了一个小时。

从“我”被告知家人出车祸开始就已经全是游戏了,在那之后的内容并不是真实的,后来出现的七美等人也并不存在。

测试结束后,“我”被梨绘邀请到她的公寓,两人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相拥,亲吻……

是这样吗?

“快回去。”

“趁现在还可以控制,快逃吧。”

是百濑的声音。

第二天,“我”离开了梨纱。

说来也是,究竟哪边才是真实的呢?此刻“我”究竟是在“壶内”还是在“壶外”呢?“我”是又被扔进了克莱因壶、被灌输着模拟的感受,还是被克莱因壶制造的幻影纠缠、难以自拔?

与克莱因壶接触的那一瞬,“我”就已经被吸入壶内。这壶的内外,或许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要找到答案也不是没有办法,用生命去验证就好了。如果身在壶内,应该会游戏结束。如果身在壶外——

清晨,我麻木的大脑

极致的阅读快感

写得好啊,冈岛二人。我好久没有为了看小说而熬夜了,但是这本《克莱因壶》向我证明了它值得我熬。

我上面的总结剧透远远不能概括这部作品的魅力。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克莱因壶》的题材显然是领先于时代的。这本书首次出版应该是在 1989 年,那个时候“虚拟现实”这个概念可远远比不上今天这么火爆,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后期,像《黑客帝国》这样的作品的出现才带起了一波热潮。当然现在大家已经把这个元素玩出花了,VR 元素有《头号玩家》、《刀剑神域》等,谈到混淆虚拟与现实的话《盗梦空间》之类的作品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冈岛二人能够写出这样的题材、达到这样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部推理小说,《克莱因壶》几乎把“精彩”二字揉进了书中的每一个角落。说实话,要猜测情节的大致走向不算太难,毕竟今天的读者对这种主人公受虚拟世界影响感觉虚实难辨的故事已经有点司空见惯了。但是,冈岛二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情节的矛盾冲突安排得恰到好处,主人公在游戏中一开始遇到程序异常,这没有什么(程序员都知道这是常态了,你说是吧),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个不怎么意外的异常成为了主人公对自己的经历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幕出现的枪,第三幕一定要响”。本作的各种伏笔细节也十分到位,悬念解开的一刹,即使已经多多少少猜到了故事的走向,我还是被震得头皮发麻。那种揭露真相的快感还有思考“壶内壶外”之后的心有余悸是这部作品送给我的终极大礼。

对着梨纱幻想爱情

有点不好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还一直有个声音疯狂叫喊:梨纱卡哇伊!(我还老是想把她叫成梨绘,不知道为什么。)梨纱一出场就是直接的外貌描写,直接把“娇柔可爱”、“身材好”和“青春活泼”等标签扔到了我的脸上,各种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就差把“会和男主角暗生情愫”这句话直接写进设定了。我一个死宅哪见过这种场面,只好一边跟着故事情节坐过山车一边想着“嘿嘿,梨纱,我的梨纱……”或者“呜呜,梨纱,我的梨纱……”

真实与虚幻,世界的真身

一小段梦话,没水平。

读完这样的作品,总是不由得思考人生。倒也没什么成果,就是没有摆脱中二的胡思乱想罢了。

如果真有机器能够完美模拟所有的感官,那它模拟出的和人感受到的真实有什么差别?答案可能是没有差别。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取决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那么世界、物质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准确形态呢?我认为有。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感知它们的存在形式和规律,所以我们认识到的形态其实还是与我们采取的认知方式有关。如果“感觉到一模一样”,那么对我们来说,它们应该就是一样。

只能说幸好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不然我可能也要整日怀疑自己是不是个“缸中之脑”了。

余谈——传奇般的二人

开始读正文之前,我的内心历程:

  • (看封面)冈岛二人?这名字有点意思……“二”人有什么含义吗……
  • (开始读导读)原来“二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二人!冈岛二人(Okajima Futari)发音近似“两个怪人”(Okashina Futari)啊……
  • “社会人”德山从生活中发现灵感、设想背景、线索和对话等,“宅男”井上负责大纲和整个故事主体,两人各自的习惯阅历等等成就了这个组合。
  • 分开后果然是井上好作品更多啊……不过德山能继续在其他地方设计谜题也算是发挥了长处吧……
  • 绑架的冈岛……嗯……皆杀的田中(无端)?
  • 爱写赛马……我又无端想到东野圭吾爱写滑雪……
  • 《然后,门被关上了》,记下,有机会找来看一看。
  • 写作题材很丰富啊,两个人的合作优势明显。
  • (看到书衣上的译者简介)嗯?译者也是两人的写作组合?
Chamber:聊天小玩具
用 tcod-rs 写个游戏,所以……
Valaxy v0.18.5 驱动 | 主题 - Yun v0.18.5